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在线教学分享|运动生理学“雨课堂”教学准备过程中的几点感受
发布时间:2020-02-25

当前的新冠病毒疫情,使得居家隔离防护成为必然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都需进行线上教学。雨课堂作为当前线上教学中最接近线下教学的一种手段,既能够很好地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又可以弥补线下理论课的不足,甚至解决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雨课堂作为新型教学工具,难免存在了解过程中的认识不够、操作不熟等诸多问题。运动生理学在北京体育大学是有着厚重积淀的一门课程,在近年来各项教学改革中也都走在了前列,通过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运动生理学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操作的经验,浅谈雨课堂、雨课堂+SPOC教学在应用过程中的几点感受。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时不足、参与度不够和创新性有限。在高校学时缩减带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完成全部知识的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目标,但包括课程扩展的诸多技能和结合运动实践的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是很难做到的。此外,仅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之前在首都特色行业院校改革发展论坛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月活动中,各校的公开课得到专家反馈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上述两种情况会直接导致学生创新性有限,例如,学过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后,针对某一专项训练的创新测试、评价方法或者健身过程中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都有待提出和提高。若解决这一问题,要注重营造有利激发创新意识的氛围,这就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雨课堂都是较好的选择。

二、雨课堂的优势和制约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有效地连接教师和学生。具有课前预习、课中互动和课后总结的全方位功能,其配备的数据分析功能也使得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虽然雨课堂可以实现多种形式播出、习题互动等强大功能,但仍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在功能上还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使得大家对雨课堂认识错位。只有正确认识教学过程,明确雨课堂这一工具在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才能合理利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雨课堂的功能基于常见软件Microsoft office ppt和微信,在课堂上使用,可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是当前的疫情使得更多师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单一的线上使用使得老师讲课时无法得到有效回应,不能很好地调整讲课情绪,甚至是对着电脑找不到状态。师生远程使用雨课堂还存在无法快速实现一对一提问和小范围讨论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老师预先备课,做好视频或音频授课、直播或录播授课方案,完成专用ppt的制作和教学材料的准备等工作。近期清华大学长期使用雨课堂教学的老师也提出,可以使用腾讯会议作为雨课堂的搭档,以便更好地满足师生互动的需求。具体的雨课堂教学设计,还需要我们老师在操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北体大教务公众号已经将雨课堂相关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分为:雨课堂+MOOC、雨课堂+语音课件、雨课堂+SPOC、雨课堂+视频会议、雨课堂直播共五种形式。

三、雨课堂+SPOC

当前的SPOC教学案例,主要是针对围墙内的大学生和在校学生两类学习者进行设置,前者是一种结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在大学校园课堂,采用针对性较强的在线教学资源,如MOOC视频(或采用通过教学适用性评估的在线资源及相关评价等功能),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其基本流程是,教师把这些在线教学资源(如视频材料或互动课件)当做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然后在实体课堂教学中回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已经吸收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没有被吸收,在课上与学生一起处理作业或其他任务。由于运动生理学是北京体育大学最早制作的一批MOOC课程,线上资源相对丰富,任课教师基于MOOC翻转课堂的教学经验也相对丰富,最早在2015年就进行过MOOC翻转课堂的公开课。如果要与“雨课堂+”的模式进行对应的话,应该与“雨课堂+MOOC”的形式较为接近,也就是将线下的课堂搬到了雨课堂进行。除了安排线上MOOC学习外,在线下也就是课上,我们制作记录课程要点的学习专用纸,助教预先检查预设问题讨论ppt,设计了观看视频和图片后讨论、预设提问小组代表发言、5分钟速写、小范围小组讨论、5分钟默写学习要点、小测试、课后作业布置等多个教学环节。


 

1 课堂讨论情况  图课后作业   图3 讨论ppt封面


现在使用的雨课堂虽然也是线上授课,但却相当于原来的课堂教学,因此可以设计小测试,并利用弹幕和投稿的方式回答问题,如果小规模的课堂可以结合“腾讯会议”等软件进行讨论。随着线上资源逐步完善,形成了有所区别的MOOCSPOC,对于学习者基于平台的自主学习、互动、讨论和测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4  MOOCSPOC的区别


5 运动生理学学堂在线资源


运动生理学在学堂在线的资源的学习人数可达到1.8万人,线上讨论、习题、互动、测试成为了获取学习证书的重要依据。我们也借助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运动生理学SPOC引入课堂,在考核方式上涵盖了SPOC平台和线下两个渠道。在课时的分配上,无论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64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课程,还是术科(48学时理论+12学时实验)课程,均设置20学时左右进行混合式授课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将雨课堂与SPOC结合,应加强雨课堂针对SPOC的集体备课,在习题的设置,授课方式的选择、平台和雨课堂使用的分配上下功夫,相互运用雨课堂在线旁听,共同提高。可选用相近在线资源进行参考资料的补充,如“运动生理学”可与选用“运动员机能评定与训练监控”相配合,增加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这也符合雨课堂+SPOC的评价体系,即总评成绩=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考试+探索性小课题,虽复杂,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6 学堂在线运动生理学的线上讨论区  图7 运动生理学教学进度


8 雨课堂习题设置范例


随着体育类课程雨课堂教学的逐步推进,我们会积累更多的经验,实现多种“雨课堂+”模式,截至215日,学堂在线新一期运动生理学MOOC的参与者已达到20071人。对于老师们来说,工作量大,教学改革机遇多,让我们为运动生理学等理论课新的教学方式而不断探索吧!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于亮,周越 供稿)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简介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成立于1953年,50年以来共培养了300多名运动生理专业本科生,20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生。目前教研室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师资博士后1人,其中博士导师6人,硕士导师11人。教研室承担了全校各层次10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工作,编写各类教材30余本,1000多万字。《运动生理学》课程2007年被评为北京体育大学精品课程,2016年被评为北京体育大学精品在线课程,2019年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运动生理学》教材为国家精品教材。2019年运动生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于亮,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高等教育体育学精品教材《运动生理学》编委,中国体能训练师认证参考教材《高水平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主译。

周越,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体育大学冰雪运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运动生理学》副主编,北京市精品教材《运动人体科学概论》主编。